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北京市哲社基地 > 正文
我院召开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启动建设动员会
作者:谢地 时间:2016-03-11 浏览次数:

2016年3月3日下午,我院在如心楼206会议室召开北京市人文社科基地“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启动建设动员会。法学院院长、研究基地负责人龙卫球教授主持会议。常务副主任谭华霖副教授、副主任周学峰副教授、陈巍副教授、王天凡老师、朱晓婷老师等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旨在落实2月1日学校召开的“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建设研讨会”的会议精神,启动和布置近期工作。

谭华霖副主任代表研究基地介绍前期工作与近期建设思路。他指出,基地首席专家、工程院院士、我校党委张军书记非常重视基地的建设。张军书记指示,我校文科作为精品文科定位,应该致力于顶级智库的建设,自觉服务于国家和北京战略需求,因此今后一个重点应该是抓好基地建设,多出理论和决策成果,形成重大贡献。谭华霖副主任提出,基地的定位,是要牢牢立足服务北京决策,全面支撑北京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为此,今后一个时期首先是迅速建立组织架构、配齐人员,并且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投入研究和建设。基地将执行“1+1+N”的建设构想,即打造1个高端交流平台,1套分别区分城市、高校、示范区的创新评价指数体系,N项包括信息情报、学术研究、决策研究、学会期刊平台建设、服务支持等在内的运行机制,力争建设成为全球化的同时紧密服务北京的科技创新决策服务中心、科技创新学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科技创新情报中心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等五大中心。

参加会议的成员就上述建设目标和思路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周学峰副教授对研究基地的人力资源规划提出建议,建议在研究基地的前期组织建设中,应建立开放机制,放宽门槛,邀请具有跨学科背景与优秀科学思维的专家学者加盟基地,还要鼓励有热情有韧劲有兴趣的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基地的建设、运营与科研活动。 陈巍副 教授就研究基地的对外合作渠道提出建议,特别是针对北京科技示范区进行典型研究,包括考虑响应海淀区政府“建设创新海淀,打造海淀经验”的方针,与作为创新主力的海淀区各高新技术领域民营企业合作,邀请创新型企业的管理、技术与法务人员参与基地建设特别是其中的平台建设,共同建立研究基地的产学研机制,以来自产业领域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形成具有前端性的研究成果。

龙卫球院长代表学院和研究基地感谢与会人员前期的扎实工作,他说在学校各方面支持、兄弟院系、校部机关鼎力帮助协助下,我们学院成功争取到这个极其具有战略和前瞻意义的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直接服务于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研究和智库支持,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和荣誉。我们要认真落实校党委书记、基地首席专家张军院士关于研究基地建设定位的指示。张军书记提出,研究基地定位要围绕立足北航、服务北京、面向全球,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智库,其建设要注重“四性”。一是独立性,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建设独立品牌;二是科学性,要发挥北航大数据领域科研优势,提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三是开放性,要与校内外优势团队或单位全面开展合作;四是国际性,要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通过持续性建设打造基地的权威性。张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基地在“引人”“聚人”“育人”方面的作用,以加强人文社科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学校人文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龙卫球院长说,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和机会,要把工作做好做实做出特色,要在与学校发展联系的大局中充分发挥学校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北航在科技教育、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的资源和优势,结合其他兄弟学院的优势,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融合、开放、竞争,建立非同一般的开放架构和体制机制,形成国际化的战略研究基地,要紧密依靠学校图书馆和信息建设资源,合作建设全球化的国家一流的科技创新信息情报中心,要建立多支高水平的创新评价、创新决策研究团队。目前应当从五个方面出发,迅速完成基地的首期建设。第一,尽快搭好组织体系,完善办公空间,拢好第一批研究工作人员;第二,通过协同方式快速组建全球科技创新信息情报中心、科技创新评价中心、创新战略和决策研究中心等;第三,立即组织团队就基地一批基础课题,如北京科技创新整体战略与实施路线图、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研究;第四,筹划基地期刊、信息汇编、决策内参的编辑与出版工作;第五,开展其他重大平台如论坛、学会的前期筹备工作。希望大家不负使命,精益求精,做出品牌。

CopyRight? 2015 北航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